部落格
首頁 〉 部落格
我們醫病,更要醫心! 作  者 郭倪君

       目前醫學系學生在醫學院所學的是現代醫學,其來自西方多年傳承的醫學,從西方文化的歷史演進來看,西方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等,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社會性改革,發展成如今相對成熟的醫學。

  自由、民主、人權是醫學教育的基礎,因為醫學的對象是以“人”為主,我們當然不能忽略與社會的接觸,更確切的說是在我們成為醫生之前,要先成為一位公民,擁有社會觀,學習發揮團體影響力,醫生要照顧的是病人的健康,絕非只是運用高超的科技、技術去維持身體上生命象徵的指數,必須包含是身、心、靈三個方面,「我們醫病,更要醫心」。所以醫學生應該要投入社會議題,親身體驗社會的脈動,感受人與人之間交互關係的感情需求,進而付出關心。

       日前許多人對於社會冷感,或是基於對公共參與的不了解、或是對於政治現實的失落感等,但是其實社會議題有很多的面相,並不侷限在政黨面。對羅爾斯而言,一旦社會的基本制度合乎正義原則,雖然正義原則賦予每一位公民平等的自由權,使每一個人都擁有參與政治活動和公共政策的自由,但是由於這個自由是一種“權利",不論個人或政府,干涉權利的執行不但是錯誤而且會受到法令的制裁;但是個人如果不執行這項權利,並不會構成任何違法情事,所以自由社會的公民可以永遠不扮演公共身分的角色,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涉或制裁,這說明自由社會公民普遍對政治冷漠的原因。

  了解社會議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形式也不一,對於喜歡的議題會更進一步閱讀其他相關資訊,可以是看報紙或是網路文章等等,並在正反論述中尋求一個自己的想法;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能對於公共議題有敏感度,而且能夠分享彼此的意見我覺得非常重要,可以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針對一個社會事件或是新聞事件發表自己的想法等等,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著重的點也非常不同,能了解多元的想法。

  台灣的學生比較喜歡找答案,不喜歡問問題。在面對社會議題時,青少年應該要具備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主動去了解事件,近年來有更多方式關心社會議題,微電影比賽熱潮,讓民眾發揮創意,用自己的方式說故事,不少學生自發性拍攝微電影,抒發靈感、關注地方議題,從自己最切身相關的事情也比較容易引起興趣與加強持續性。

       青少年需充分參與青少年相關政策的決策過程,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使上位者避免盲點,制定出真正切合青少年利益與需求的政策,也因此青少年不能對社會感到冷漠,反而透過關心社會議題,青少年能提升蒐集與分辨資訊的能力、理性對話的能力、尊重多元價值的能力、反省組織的能力、參與決策過程的能力、採取具體行動,培養公民素養形成一個「善」的社會。

       台大醫院醫師柳林瑋曾說:「我們並不是要教導民眾:『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想讓沒有行動、沒有思辨的人們願意走出來,開始行動、思辨、再行動、再思辨。」未來希望更多人能走出來關心公共事務,一同帶動成長的正向循環。

郭倪君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二年級

醫學生聯合會採訪部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