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動態與新聞議題
首頁 〉 議題庫 〉 家扶動態與新聞議題
家扶沉重呼籲:尊重孩子的生存權
作  者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年  份 : 2013
「簡小弟的四肢和背部滿是鞭痕,手腳還有一條條新的鞭痕…」,雖然簡小弟的父親心痛的說:『我只是要管教兒子,我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12歲的簡小弟因父母親管教過當而致死,他是家中的獨子,應該是受寵的小孩,為什麼會變成有偷錢習慣的孩子?最後被自己的父母打死呢?
 
簡小弟在18日結業式後,疑似偷錢而遭簡父責打,並被逼問金錢下落;尤於簡小弟的個別較拗,始終不肯說出錢藏在那裏?最後才會被不斷地用藤條抽打致死。事發之後,簡父相當後悔自己的體罰行為,但已喚不回孩子的生命。雖然簡小弟不是第一次偷錢,不論在家裏、在學校、或是在父母工作地點及朋友處所,兩年來不斷地發生;簡父親為了改變孩子的偷錢習慣,用盡了方法,最後選擇看似有立即效果的“打罵方式”。只是這個方法不但不管用,反而賠上了孩子寶貴性命。  
 
根據家扶基金會在101年度所服務的約3000名兒保個案的統計,屬於管教不當者約佔34.9%。換句話說,被通報為兒保個案中,已超過一位是因父母管教過當而被通報。這個數字已超過受到身體虐待而報通的數量〈身體虐待者約佔27.9%〉。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教授瓊•達蘭特曾花費20年的時間研究『體罰』對兒童產生的影響,結果指出,不論是由父母、兄姐的體罰,都會讓兒童的行為轉為更具侵略性。此外,體罰不僅會造成兒童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憂鬱,甚至藥物或酒精的濫用。腦成像研究還發現,體罰會改變兒童大腦負責智商的部分連結,增加其對藥物及酒精的依賴性。  
 
該研究也指出體罰對孩子不僅無效,還有可能對孩子的長期發展造成傷害。小時候曾被體罰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很容易訴諸體罰,認為那是最有效率的手段。另外,家扶基金會在去年倡議兒童保護工作的調查也發現,每5位施虐者中,至少1位〈占21.78%〉當年是受虐兒,並針對「曾有童年受虐經驗的施虐者」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曾有童年受虐經驗的施虐者」的缺乏親職知識者佔相當多數,達77.9%,高於一般施虐者將近20%。家長施暴或不當管教可能起因於親職教育知識不足,兒童在家庭環境中學習到對待下一代的不當管教方式。因此,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沉重地呼籲:『即時終止暴力循環 一同用愛包圍受虐兒、幫助他們重現希望。並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大人世界的犧牲品,扼殺孩子的生存權!」。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掌心的寶貝,但在愛孩子、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什麼會走樣?也些甚至因管教過當,反而成為虐童致死的殺手?家扶基金會根據過去26年投入兒童保護工作的統計發現,這些兒虐案件通常以家庭功能欠缺、親職教育觀念不足,經濟壓力、情感衝突等狀況為主因。此外,雖然近年發現主要照顧者(例如:父親或母親的同居人、保母等)施虐比率明顯增加,但是施虐者仍以兒童的父母親居多。因此,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特別指出,強化親職教育工作是刻不容緩的事;尤其要教導新手父母、或是面對情緒困擾子女的父母、亦或有管教子女困擾的父母,我們都應該提供適當的教養觀念,以及教養方法,讓父母親可以因材施教,讓孩子適性發展;更要認識體罰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體罰會延續發生的狀況,以避免管教過當造成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