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動態與新聞議題
首頁 〉 議題庫 〉 家扶動態與新聞議題
米湯充飢的記憶,讓板模工奮發成為營造商
作  者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年  份 : 2014
會刊抬頭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103年金扶獎-傑出自立青年表揚活動,今(6)日由家扶陳靜夫常務董事為他們披上代表最高榮譽的彩帶,並由李家同校長頒發獎座。受表揚的四位傑出自立青年—李春成、彭佳慧、古木興、古盛熹,自小遭遇人生各種橫逆,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但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目前已是大學教授、知名歌手及企業公司負責人。他們不吝分享這些年的成長故事,要激勵同處逆境的年輕學子勇於突破困境、永不放棄。 
 
阿爸最後的身影-現任東吳大學副教授的李春成,是農家子弟庄腳囝仔,童年總是在繁忙的農務工作中度過,努力考上大學的李春成回憶道,「我永遠忘不了,省吃儉用的父親,在我剛考上大學,準備好我的行李,叫了一輛計程車送我去念書,在此父親背影漸漸遠離的那一幕,也是我最後一次看見父親的身影」。李春成的父親因太過勞累,在他大學一年級時因病過世。春成看到母親辛苦工作,一天賺幾百元的微薄工資,讓他和兩位妹妹念書,李春成比其他的同學還努力,大二就開始準備考研究所的計劃,為了籌措補習費到處打工,憑著一股毅力和決心到補習班學習,犧牲睡眠和玩樂的時間,不僅考上公立研究所,更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且取得專任副教授資格。致力博士學術研究期間,還曾四度胃出血,李春成說那時雖然很艱辛,卻也磨鍊出投稿國際期刊的能力。在學術專業領域頗具貢獻的李春成,常回到宜蘭家扶中心,傾襄指導專業理財管理知識,鼓勵受助中的學弟妹,立定人生目標,是孩子最正向的典範。
 
鐵肺歌后彭佳慧-在成名的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成長之路。佳慧的父親在她5歲時生病過世,佳慧與妹妹由務農的阿公和阿嬤扶養長大,要不是上課時間,幾乎都在田裡幫忙。佳慧從小就喜歡音樂,曾和阿嬤說:「我也想學鋼琴」,阿嬤一開口就說:「學鋼琴一個月要七百塊,都沒錢吃飯了還要學鋼琴」,但佳慧從沒有放棄對音樂的樂愛。高中畢業那年,她從屏東北上參加電視台舉辦的「金曲龍虎榜巨星之聲模仿大賽」獲得冠軍,之後更獲得唱片公司的賞識與簽約。民國85年推出首張專輯,銷售達40萬張,86年獲得金曲獎之「最佳新人獎」,至今陸續推出13張專輯。成為知名歌手的佳慧,不忘感恩回饋,多次參與各項公益活動,今年更擔任家扶「無窮世代」公益大使,並且認養5位貧困兒童。彭佳慧說:「認養兒童回饋社會,是我十多年心中惦記的事情,未來這份愛會繼續傳遞下去」。
 
白米飯的奢望-出身貧戶家庭的古木興3歲時父親過世,母親獨自養育他和2個哥哥,一家4口住在破舊的土角厝,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直到他國小時,在家扶幫助下才逐漸改善生活。古木興回憶小時候,最喜歡參加家扶的夏令營,因為平時僅能和哥哥喝「米湯」充飢,然在夏令營,餐餐都有白米飯,可讓他可以飽餐幾日,因此增胖了5公斤,然而白米飯成為夏令營最大的幸福。國中畢業後,古木興即到建築工地當小工,他奮發努力學習,求知若渴,從一個板模工人變工頭、包商、土木小包,最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營造公司。最令他感到驕傲的是,他創下全國第一位僅有國中學歷而考上公共工程品管師的輝煌紀錄。古木興感恩回饋,秉持著「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的信念,積極投入公益活動,捐贈苗栗家扶大專獎助學金、認養國內外貧困兒童,購買服務專車…等,善盡「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責任。 
 
妻捐腎愛不止息-古盛熹國中時父親過世,母親獨自照顧四個孩子長大。身為家中長子的他,為了分擔家計四處兼差打工,沒想到因為過勞,不到20歲就罹患嚴重的腎臟疾病,自此過著長期洗腎的黑白人生。因緣際會之下,盛熹擔任新北市家扶的清潔守夜員,這段期間他看到社工老師及展愛志工服務人群的愛心,不僅激起了他繼續活下去的意志,也開啟他逾25年的社會服務之路。加入志工隊的盛熹,和隊友黃碧欄,因相同的助人理念相識、相戀而結婚。這位盛熹口中的「貴人太太」,更捐出自己一顆腎臟給他,只為了讓他不要浪費時間在洗腎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人群。現在的盛熹全家都是志工,經歷過貧窮、生命交關的古盛熹說:「我活著,就是激勵別人最好的方式」。    
 
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說,貧窮是最好的試煉!這4位家扶傑出青年在成長過程中,雖曾面臨窮苦、險惡的困境,但他們突破困難,並將磨練的歷程視為上天給予砥礪志節的機會,熱愛生命、關懷生命,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延續家扶那份最初的愛,我們由衷感到欣喜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