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七千件虐兒事件,等於每十八分鐘就有一名兒少被通報疑似遭虐待,且兒童保護案件近十年間足足攀升了二點五倍,顯示兒虐通報及專業服務的完整更為重要性。
對此,家扶基金會針對兒保事件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台灣面臨少子化、家庭育兒數減少,但兒少保護案件仍然層出不窮,甚至因疏忽或傷害,導致孩子有嚴重的身體傷害或生命逝去的結果,令人感到不捨、悲痛。
這些孩童就生活在你我周遭,值得政府及民間團體的關注,並建立其落實機制。
對於醫療體系擔負守護兒童的任務,從第一線醫療人員可區辨孩子的傷口是長期的或偶發的,再由社工人員介入協助與輔導,達到立即性通報與協助的機制。
政府增建醫療兒少保護網絡,透過醫療院所建立流程,將在發現疑似受虐兒童、並進行通報後,有更積極主動追蹤兒保社工後續處理的作為,來確保孩子在保護網絡中,可獲得適切照顧或安置。
在此機制中,醫院表達更多責任去關切被診斷的孩子,不因通報、轉案後就結束醫務關係,對於醫療體系及社工專業,都可朝向兒虐通報零疏忽的目標,建立完整通報系統,更能防止兒虐事件的嚴重及再發生。
醫院與兒少保護單位連結合作,不在於阻止兒虐案件的發生,而是可以更一條鞭的因應兒虐案件,對於疑似受虐兒少更具保護立場。
小兒臨床一直是兒虐通報的重要網絡,醫療體系成立正式通報系統,是衛生與社政整合後的協力表現。
通報網絡是愈周延愈好,而醫療系統的通報點多寡,除了地理區位,還要看軟體合作系統。愈多的通報點,實際上當然能夠對於減少兒虐有一定的幫助。
基於兒虐通報網絡的增加,而醫療體系一直是重要窗口,建立正式網絡對於兒童虐待防止是重要的一步。
兒童虐待的發生,常常是需要心理創傷以及生理創傷的積極修復,醫療體系的整合,也有助於臨床工作的發展。
這應該是一個開始的里程碑,目前由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主責這個業務,也整合了後續的心理復原服務。
期盼由衛福部心口司補助全台六家醫院開始,持續推動普及至各縣市,在各地主軸醫療院所都成立這樣的網絡,營造更健全的兒少守護行動,為兒少安全完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