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寄養家庭招募 修杰楷邀您一起「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 |
作 者 : |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
年 份 : | 2019 |
裱框拼圖是家庭印記 夥伴情誼能支持前進
讓人「上癮」的寄養服務 招募500戶家庭「為愛接力」
修杰楷邀您一起「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
每年約有2,300位兒少在寄養安置系統接受照顧,許多需要的孩子在各安置系統叩門等待。然而從穩定服務的寄養家庭分享中,看到原單純的初衷,卻因服務獲得各式支持,回饋遠大於自己的付出,不但幫助了需要的兒少重返家園,富足自己內心、家庭更親密,有能量繼續前進。代言人修杰楷身為父親,能體會養育子女是場愛的接力賽,路途中會有需要別人支持的時候,呼籲一起「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加入寄養家庭服務行列,幫助這群等待著家庭接棒照顧的孩子。
兒少寄養安置服務的存在,立基於需家外安置的特殊階段,孩子能有一個暫時「安穩」的家,待原生家庭順利修復,積極助益孩子返家重聚。每當談及寄養兒少的故事,總要感謝接棒照顧、默默服務的寄養家庭。從102-106年新增核准寄養家庭服務動機來看,利他因素包括「關懷不幸兒童」、「回饋社會」等,約佔52%;利己因素包括「增加家庭熱鬧氣氛」、「行善積德」、「做友作伴」、「有空閒時間」等,約佔42%(附件一)。但對這群願意「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的家庭而言,當初的起心動念,幫助許多失依兒少在等待原生家庭修復的過程中,能暫時找到一個避風港,而服務中滿滿的回饋,更豐厚自己的生命。
已是第三年投入寄養服務的仁傑媽媽,全家同心支持是服務最大的動力,一幅幅裱框的拼圖,訴說著全家一起伴寄養童遊戲,成功化解安置初期的陌生感;全家將照顧發展遲緩兒子成長的經驗善用到寄養童身上;家庭聚會分享的多是與寄養童一起出遊的美好回憶,這些「印記」緊密家人關係。仁傑媽媽提到,碰到困難的時刻,家扶社工提供各式訓練、資源都相當給力,有夥伴相挺並不孤單。而18年來照顧過35位寄養童的美玉媽媽,因為姐姐擔任寄養家庭的影響而加入,樂道著與其他寄養家庭建立好交情,常常一起帶著寄養童們出遊或交流教養技巧、分享照顧撇步,支持打氣並約定要繼續這條路。依106年度曾提供家庭寄養服務之寄養家庭數據顯示(附件二),服務年資達3年以上之寄養家庭超過80%,「資深」寄養家庭常是能同時安置1位以上寄養童,服務能量充沛;或是原安置孩子結案後又能無縫接軌的繼續服務,寄養服務像是會讓人「上癮」般有其魔力。
人氣型男暖爸修杰楷為家扶基金會代言,所拍攝「寄養童日記篇」公益影片中,以「修爸爸」的角色體驗寄養家庭的滋味,影片描繪寄養童來到寄養家庭這新環境,歷經初期適應磨合議題,到邁向返家的階段時對分離所感到的不捨,卻又能祝福孩子勇敢前進的心路歷程。修杰楷分享:「身為父母,給子女的愛從沒有門檻,相信需要的孩子更能感受這股真誠的愛。寄養父母能依照孩子不同的特質調整因應,堅定無私的愛本來就令人感到欽佩,但涉入其中感受特殊情誼激盪的真實火花,相信彌足珍貴。」
從102-106年結束寄養安置兒童少年結案後狀況發現,寄養安置兒少結案後「返回原生家庭」及「親友照顧」的比率皆6成、「被收養」約佔1成,服務確實能助益兒少未來邁向穩定的生活(附件三)。依據家扶基金會投入兒少寄養服務工作38年的服務經驗,2019年約需500戶以上家庭有意願加入,才能因應兒少安置的各式需求。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寄養家庭將愛延續,有挑戰也有溫暖,無論以愛傳家、或是揪團參與,已發展出寄養服務衍生的效益,超乎我們想像。服務中常聽到自立寄養兒少回來探訪,除感恩照顧恩情,更見證這股愛的力量。對需要的孩子而言,這是最能發揮影響力的時刻,無論了解關心或起身行動,都能支持服務繼續前進。」
寄養安置服務是一場愛的接力賽,不論是哪種形式的參與及支持,都能幫助需要的兒少繼續穩定成長。感謝愛心企業支持寄養服務並贊助宣傳,包括正隆關懷兒童基金會、impact怡寶BAG TO YOU百達遊、小林眼鏡、金玉堂文具批發廣場、丁丁藥局、雲門舞蹈教室、統一綜合證券、金石堂書店、食藝餐飲等企業。邀請您與家扶一起「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請撥打家扶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800-07-8585,或洽家扶寄養服務網站https:// fostercare.ccf.org.tw/。
------------------------------------------------------------------------------------------------------------------------
新聞資料 |
附件一、寄養家庭服務動機
資料來源:衛福部社家署《106年兒童少年家庭寄養服務工作成果報告》
類別 | 服務動機(複選) | 102年 | 103年 | 104年 | 105年 | 106年 | 總數 | 占比 |
利他因素 | 關懷不幸兒童 | 133 | 89 | 71 | 62 | 83 | 783 | 52% |
回饋社會 | 92 | 81 | 60 | 47 | 65 | |||
利己因素 | 增加家庭熱鬧氣氛 | 66 | 33 | 25 | 31 | 26 | 627 | 42% |
有空閒時間 | 57 | 27 | 21 | 31 | 29 | |||
做友作伴 | 49 | 32 | 31 | 23 | 28 | |||
行善積德 | 39 | 24 | 22 | 17 | 16 | |||
其他 | 24 | 20 | 15 | 26 | 10 | 95 | 6% | |
總數 | 460 | 306 | 245 | 237 | 257 | 1505 | 100% |
附件二、106年度曾提供家庭寄養服務之寄養家庭服務年資
資料來源:衛福部社家署《106年兒童少年家庭寄養服務工作成果報告》
服務年資 | 戶數 | 百分比 | 戶數 | 百分比 |
未滿1年 | 89 | 6.14% | 286 | 19.7% |
1年~未滿2年 | 100 | 6.90% | ||
2年~未滿3年 | 97 | 6.69% | ||
3年~未滿4年 | 92 | 6.35% | 1163 | 80.3% |
4年~未滿5年 | 89 | 6.14% | ||
5年~未滿6年 | 101 | 6.97% | ||
6年~未滿7年 | 58 | 4.00% | ||
7年~未滿8年 | 66 | 4.55% | ||
8年~未滿9年 | 74 | 5.11% | ||
9年~未滿10年 | 79 | 5.45% | ||
10年~未滿15年 | 327 | 22.57% | ||
15年~未滿18年 | 138 | 9.52% | ||
18年以上 | 139 | 9.59% | ||
總計 | 1,449 | 100% | 1,449 | 100% |
附件三、結束寄養安置兒童少年結案後狀況
數據資料:社家署發行《102-106年兒童少年家庭寄養服務工作成果報告》
結案後狀況 | 102年 | 103年 | 104年 | 105年 | 106年 | |||||
人數 | 占比 | 人數 | 占比 | 人數 | 占比 | 人數 | 占比 | 人數 | 占比 | |
返回原生家庭 | 520 | 57% | 533 | 57% | 382 | 51% | 349 | 51% | 368 | 51% |
親友照顧 | 83 | 9% | 76 | 8% | 63 | 8% | 67 | 10% | 57 | 8% |
被收養 | 77 | 8% | 88 | 9% | 73 | 10% | 79 | 12% | 86 | 12% |
其他縣市寄養安置 | 24 | 3% | 20 | 2% | 39 | 5% | 19 | 3% | 43 | 6% |
機構安置 | 168 | 18% | 180 | 19% | 156 | 21% | 145 | 21% | 132 | 18% |
兒童自立 | 20 | 2% | 12 | 1% | 9 | 1% | 11 | 2% | 11 | 2% |
其他 | 19 | 2% | 19 | 2% | 21 | 3% | 13 | 2% | 26 | 4% |
總數 | 911 | 100% | 928 | 100% | 743 | 100% | 683 | 1 | 723 | 100% |
附件四、寄養家庭資料
資料來源:家扶基金會
寄養媽媽 | 魏仁傑(44歲) | 服務年資 | 3年(104年加入) | 照顧過寄養童數 | 3/目前2 | ||||
家庭成員 | 先生,大兒子,女兒(護理師執照),小兒子(空手道國手) | ||||||||
仁傑媽媽的小兒子在國小階段觀察到疑似發展遲緩,極力跟老師討論及溝通下直到國中才確診,但孩子學習已落後同年齡許多。媽媽歷經不斷吸收新知、與孩子討論來找出合適的學習領域,一步步培育下現為空手道國手,陪伴及關懷讓媽媽在教養育子女上相當有信心。 家中一幅幅裱框的千片拼圖,是仁傑媽媽在照顧第一位寄養童時全家一起完成的作品,除了幫助孩子學習也是全家最常進行的休閒遊戲。因為自身照顧經驗,曾觀察到5歲的寄養童在轉瓶蓋時的動作不靈敏,敏感的知覺促動帶孩子就醫確診為發展遲緩。現在常讓孩子把玩串珠訓練抓握能力,到學校才藝授課時也帶著孩子,幫助老師及同學認識寄養服務,進而捐贈書籍給家扶寄養孩子;鄰居間也交流分享適齡的衣服,服務感染了身邊的人,這也助益他順利繼續服務... 仁傑媽媽在服務初期也會為了安置童的負向回應感到自責,求助家扶社工老師下,經過會談、訓練、諮商課程,適時緩解情緒並調整已對。仁傑媽媽說:照顧不僅僅是當下,希望孩子從家中離開的那天,有能力可以繼續飛翔。 | |||||||||
寄養媽媽 | 張美玉(58歲) | 服務年資 | 18年(88年加入) | 照顧過寄養童數 | 35/目前2 | ||||
家庭成員 | 單親,育有一子(34歲) | ||||||||
美玉媽媽因為姊姊從事寄養家庭服務而受到感動,原想活絡家中氛圍,在921開放單親申請的那年便加入服務,當年兒子15歲相當支持媽媽的決定,視寄養童為家人般來照顧。家中長輩的支持、孩子的鼓勵,讓媽媽順利的度過了磨合期,更意想不到地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寄養家庭們最常到各別家中聚會,讓孩子玩在一起、相互幫助成為彼此最大的後盾。 美玉媽媽經驗豐富,在面對不同特質的孩子時,總能保有彈性教導方式。小梅是美玉媽媽曾照顧的寄養童之一,8歲初到家中時不會說話、不會施力、沒有口語能力,經由美玉媽媽一步步的教導,孩子能提筆寫出自己全名那刻,讓媽媽感動莫名;8歲時更由原持有重度身心障礙手冊重新鑑定後為中度,這進步也讓學校特教班老師驚喜感動! 18年寒暑、全年無休的照顧,美玉媽媽並不謂辛勞,反而謙虛說道:是我要感謝這些孩子,照顧他們一點也不辛苦,因為有一群人隨時隨地的能幫我分憂解勞、陪我面對挫折。更因為有這些孩子使我的世界更開闊,逼自己學會了電腦、智慧手機使用等,他們的陪伴讓我心靈更富足。 | |||||||||
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呼籲民眾無論是以愛傳愛,揪團參與,一齊支持寄養安置服務。
愛沒有門檻,代言人修杰楷(中)與家扶基金會呼籲500戶家庭一起為愛接力,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
出席的仁傑寄養媽媽全家人與寄養童一幅幅完成的拼圖,是彼此之間相處印記。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周大堯處長簡報寄養家庭服務現況
關 鍵 字: | 2019、寄養、兒保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