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4.08.19
社會工作者對親屬寄養服務形式觀點之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彭裕婷
年分
2009
簡述
親屬寄養的重要性日益彰顯,但政府主管機關對親屬寄養之法律定義及制度運作仍不夠明確。本研究係以美國親屬寄養模式為架構,期待透過對社工員質性訪談與個案說明,瞭解國內親屬寄養之機制運作與實務內涵,並對親屬寄養之制度建立與未來更進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在本研究中,社工員一致認為:「有安置需求的孩童,經過專業人員評估後,安置於親屬家庭中生活」,通常就認定為「親屬寄養」。我們將目前國內「親屬寄養」實際個案與美國親屬寄養模式相較後,發現彼此頗多類似之處,當然其中亦有國情的差異存在。 社工員指出,親屬寄養具有:血緣關係親近、降低孩童創傷與疏離感;安置環境穩定、避免孩童經歷多次重複安置;生活經驗常態、降低孩童不確定性與焦慮感;同根生歸屬感,保留文化脈絡及尊重原有生活型態等優勢。但無可避免「親屬寄養」在實務運作仍有許多待克服之處,包括:受到來自原生家庭的干擾;決定親屬寄養之決策者與執行者的落差;原生家庭與親屬間關係不和睦;原生家庭重建與管理監督困難等,仍應予個別化考量,此亟需大家共同努力改善。 社工員強烈建議,政府站在主管機關立場,應積極建立一個親屬寄養完善的運作機制,並由公部門持續介入管理與監督,以發揮社會安定功能。因此,建立一套包含審核的標準、寄養補助金的規劃、教育輔導制度的建立、以及定期追蹤評估實施績效的完整機制,應是目前社會安定政策當務之急。 本研究係為一探索性研究,彙整社工員的實務經驗與觀點,希冀為親屬寄養的制度化提供具體之建議。然而,在親屬寄養推行後亦可能會產生某些非預期的效果,政策制訂者應預先考量及準備,以建構較適切之親屬寄養服務模式。
頁碼
1-150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7824199118201961232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