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6.08.11
工作角色認同與協同合作知能之研究:以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為例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蔡宛余
年分
2015
簡述
隨著受虐兒童中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兒童人數日漸增多,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與兒童保護社會工作者共同致力於服務同家庭與兒童的機會增加,社會工作者透過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去因應家庭多元複雜的家庭需求與挑戰,故研究者欲從社會工作者不同的工作角色中了解其在協同合作關係中的影響因素為何。
本研究透過問卷方式瞭解台灣中部四縣市的市府第一線兒保社工、家處社工,早療通報與個管中心共125位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一、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目前以個案工作為主要合作方式,以電話做為主要正式聯繫方式,非會議場合與家長則為非正式聯繫之方式,無固定聯繫頻率。
二、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的個人背景訓練因素並不會影響對協同合作知能的認知程度,目前社工人員接受的專業訓練課程多以與服務領域所需專業知能為主,並無接受過與協同合作相關之課程訓練。
三、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認為家庭都是具有優勢的,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對工作角色的概念會依服務對象的差異而有不同認同,但對協同合作知能的認知程度卻是相同的。
四、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對於在工作角色的認同程度確實有差異性,兒保社工對於個管者的工作角色認同度明顯高於早療社工。
五、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的工作角色對不同的協同合作知能呈現顯著正相關。
故依上述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未來提升協同合作關係之建議:
一、未來相關服務單位能多安排社工人員瞭解跨領域的工作角色與服務方式之課程設計,增加社工人員對不同領域之社會工作者服務的瞭解。
二、未來可安排增加協同合作知能的相關課程,將概念運用在實務工作中,相信將有助於服務輸送,亦能給予受服務之兒童與家庭更全面性的服務。
三、早療社工在男女社工員比例落差大,可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避免量化研究造成性別的統計偏誤。
四、針對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能制定聯繫頻率標準表,維持服務家庭的品質與掌握家庭處遇的進度,有利於早療社工或兒保社工調整處遇期程與方式。
五、服務機構應要訂定與不同領域之社會工作者協同合作之規範,讓社工人員落實協同合作的操作。
六、未來可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進一步瞭解在不同的工作角色任務或內涵中,造成社會工作者認同差異的因素及原因為何。
頁碼
1-159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1979819066736860707
備註
家扶基金會研究協助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