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腳囝仔苦讀成博士,創新發明為台灣爭光;
英雄不怕出身低,搬貨工人奮發成為珠寶企業家;
偏鄉小子異鄉尋親,母親的一句話讓他承擔家的責任;
農家女孩試煉一波接一波,生命姿態比萬花筒更燦爛;
微笑天使揭開濃妝下隱藏的秘密,烘培幸福滋味;
散呷囝仔化身會計頑童,獨創財經服務新路線。
家扶基金會表揚6位走出貧窮試煉、感恩回饋的傑出自立青年
忘卻家貧努力求學,徐子圭創新發明邁向國際舞台,走出弱勢孩子一片天;走過幼時沒有水電、只有初一、十五可吃米飯的艱苦日子,顏清福揮出人生全壘打!昔日農家子弟,走過人生試煉,吳雪菁兒時每個月最大的期待是領完扶助金和媽媽去吃一顆肉圓,過去受、今日饋是現在最大的信念。
家扶基金會2017年金扶獎頒獎典禮今(6)日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旨在表揚家扶傑出自立青年,藉由6位得獎者(徐子圭、顏清福、江松富、吳雪菁、李宜紋、林佩樺),展現貧困兒童自小即面對人生的各種橫逆與磨難,但他們不向命運低頭,善用貧窮智慧,跨越成長逆境。目前已是教授、企業公司負責人、會計師、烘培師父,在各行各業皆有傑出的表現。不向命運低頭的他們,分享翻轉貧窮、走出悲傷轉換為驚人能量的生命故事,激勵同處逆境的年輕學子,更以堅毅的態度與智慧、學習永不放棄,最終突破困境品嚐生命的甘甜。
6位傑出自立青年,他們雖身處逆境,輸在起跑點,但力爭上游,贏在人生轉折點,也獲得多位貴人相助。徐子圭國中時期的導師,時時關心這個貧困又勤奮的學生,今日亦受邀出席為神秘嘉賓,當見到郭成能老師時,徐子圭有如見到自己的父親一樣,說「老師,我沒讓您失望!」直言這是今年最特別的父親節了。
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家扶67年來已陪伴20萬名的國內貧困兒童成長自立,這些孩子自立後,都會回到家扶與目前正在接受幫助的孩子們分享成長奮鬥的歷程,同時懷抱感恩之心成為家扶的認養人、捐款人。而今日所表揚的6位傑出自立青年,就是啟動愛的循環最佳的典範,例如吳雪菁在領到第一份薪水時,立即加入認養行列至今愛不間斷;顏清福每年幫助偏遠地區兒少及許多醫療急難需求;江松富捐助提供低收入戶鼓勵金,辦理公益活動,對社會急難事件伸出援手。徐子圭長期舉辦科學營,拓展弱勢孩子視野;林佩樺不僅擔任家扶認養人,更號召員工一起擔任志工;由於江松富的父親因為一場意外而導致腳截肢,從小母親耳提面命的要他學會擔起一個家的責任,後來父母離家到砂石場工作,洗衣煮飯等工作就落在他跟姐姐身上,回憶當時一道簡單的青菜豆腐湯滋味,充滿在他的童年回憶。當天媽媽偷偷準備這一碗「回憶」,上台一句「阿富,媽媽都知道,你很乖,你做得很好,有你這個兒子,我很驕傲」,「一碗湯、一個肯定」道盡貧窮孩子一路來努力創業,為了圓一個「家」的夢。李宜紋自助助人,成為貧童的好鄰居。
這些傑出的自立青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延續家扶最初的愛,這也是家扶扶幼工作傳承不息的原動力。今日期盼藉由這些故事,激勵同處困境的年輕學子,也讓生長於幸福家庭的孩子,懂得惜福與感恩,願我們的社會永遠都有這樣愛的循環。
<<創業有成類>>
姓名:顏清福 / 1956年出生
學歷:澎湖縣立桶盤國民小學
現職:匯寶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
==================================
英雄不怕出身低-出身澎湖桶盤貧戶家庭的顏清福,童年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在沒有水、沒有電、燒柴火、挑水、吃稀飯的環境中長大。每天凌晨3點就要去工廠剝蝦賺錢,一顆饅頭是他的早餐,漁船上的冰塊加糖水是孩童時期最佳點心,但他不以為苦。看著母親辛苦照顧7個孩子,12歲即到冷凍廠擔任搬貨工人、學技術糊口,24歲帶著一大家族成員至台北創業,近20個人擠在二十坪大的工廠住家,為了學琥珀技術,每二個月就跑一次德國,邊做邊摸索中,學到無法被取代的技術,換來客戶拿錢排隊等產品的榮景,也奠定了今日事業的成就。
一個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做生意從來不應酬的人,在創業過程中跌跌撞撞,但以勤勞換來機會,以技術贏得客戶信任,翻轉成今日事業有成的珠寶企業家。英雄不怕出身低,從什麼都沒有,到現在什麼都有,顏清福知足感恩,不僅認養105位貧困兒童,以溫暖、謙卑心至家扶中心激勵扶助兒少,更長年在醫療、社福單位默默行善。
姓名:江松富 / 1965年出生
學歷:明新工專
現職:邦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偏鄉小子異鄉尋親-盼著與父母團聚,江松富與姐妹三人經歷五年趕火車,北上與父母相聚的日子。簡單的一道青菜豆腐湯勾起江松富那段沒有父母在身旁,與姐妹們彼此相依為命、上市場買菜、煮菜、洗衣、做家庭代工的生活回憶,國外認養人寄來的全家福照片,有著江松富對家旳渴望,母親耳提面命:家裡的經濟一切靠你了,江松富夢想著長大後買一棟房子,讓全家人都可以住在一起。小時環境教會他,面對生命中的一切,要有抗壓性和韌性,憑著認真努力和真誠的態度,獲得家人及上司的支持,有了今天小小的成就,但遺憾父親無法親眼看見。
江松富人生第一次旅遊,就是參加家扶夏令營活動,家扶就像一個避風港,許多無法與同學分享的話語,在家扶老師面前卻能訴說,江松富始終感恩在心中,更體會捨得付出的重要,鼓勵員工做公益,鼓勵家扶的孩子千萬不要放棄自己,把生活的苦當作是磨練,一定會是最好的養份。
<<專業領域類>>
姓名:徐子圭 / 1972年出生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航太工程博士94級
現職: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一般學科部主任(工學院院長)
==================================
庄腳囝仔變身發明王-國際發明展競賽中,締造11金6銀的傲人成績,同時有39項發明專利,庄腳囝仔徐子圭為台灣爭光。徐子圭從小立志當科學家,體認父親年紀大,二個妹妹尚在就學,因而放棄大學改念軍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懈怠求學的態度及自己的目標興趣。在擔任飛機維修師工作空檔之餘,別人下象棋、看電視、聊天,他則撥空閱讀背英文單字,並利用假日去補習班學習微積分及工程數學,再利用時間去成功大學航太系修課,一路上取得碩士、博士的學位。受家扶扶助期間認養人潘阿姨近十年的陪伴就像是媽媽的愛一般,參加冬、夏令營拓展了他的生命視野,在他有能力的時候,將自己的專業科學轉換成孩子可以理解的生活科學,舉辦小小航天工程師研習營回饋給家扶中心的孩子們。
國中郭成能老師與戴昌賢校長猶如徐子圭在北、南部的另一位父親,讓他感受到愛及溫暖,戴昌賢校長並帶領徐子圭將領域跨足到生物醫學工程。徐子圭從心理學、航太工程一直到生醫工程,進而研製出諸如『左心室輔助循環系統』(LVAD),這一連串的歷程證明了,弱勢家庭的孩子只要努力不懈,一樣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姓名:林佩樺 / 1969年出生
學歷:台大會計、中文雙學位,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現職:誠智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
==================================
會計頑童化身培育企業的搖籃-童年曾獲「國際模範兒童獎」的林佩樺,環境練就一身擁有高能量的承載性與爆發性,兄姐的犧牲成全她上學機會,努力考取會計師與證券分析師等八張專業證照,獨創會計一條龍服務,化身培育企業的搖籃。小時候林佩樺的媽媽以糊紙錢賺取家用,因為沒錢買漿糊,將麵粉加水煮熟,做為孩子點心及糊紙錢的漿糊,一條100個賺1塊半,看見媽媽即時睡著,手仍是一直重複糊紙錢的姿勢跟動作,令林佩樺心疼。
回憶成長的過程,她內心充滿感激:「40年前我被祖父母認養,如今我也是家扶認養人。」就像小時候,家扶在她心中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現在他希望可以把這份「希望」繼續傳承下去。林佩樺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成為家扶兒人生經驗的導師,每年增加認養一位家扶兒童,目前已認養23位兒童,並擔任各公會顧問、參與各類公益和商業社團活動她希望可以把受的這份「希望」傳承下去。
<<社會服務類>>
姓名:吳雪菁 / 1968年出生
學歷:靜修女中夜間部
現職:泰豪五金有限公司/會計
==================================
農家女孩比萬花筒更燦爛-吳雪菁幼年喪父、母親健康不佳,讓她自小學起就須幫忙農事,種田、養豬、搬稻穀、噴灑農藥,連放假的權利都沒有,唯一的快樂,就是美國認養人琳達阿姨寄認養費來時,可以大口吃下一顆5元香噴噴肉圓及有新衣服穿。在社會立足,領到第一份薪水時立即投入認養行列,吳雪菁覺得好驕傲,不再是接受幫助的那個小女孩,而是有能力去回饋社會的大孩子。
婚後順利產下長女,經醫生判定罹患「先天腦性麻痺」。吳雪菁封閉自己、不讓外人接觸女兒,一句「妳是最棒的,因為有妳照顧,這孩子很幸福」,讓她放聲痛哭,才確定不是自己做壞事,孩子才會這樣。待第二個兒子降臨,經過一連串檢查,證實也罹患先天腦性痲痺,吳雪菁幾乎繃潰,一度曾想抱著兒子自殺,直到她聽見大兒子說「我也要變成腦麻的孩子,這樣才可得到更多媽媽的愛」,吳雪菁才驚覺,她怎能忘記還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如今,女兒與小兒子已做了小天使飛上天。
回首人生路,吳雪菁笑說,人生路雖苦,但所幸一路都有「貴人」,給她極大的福報。有兩個命運相似的孩子,她如今沒有後悔,感謝上帝給她這麼寶貴的人生經驗,從助人中感受到無比快樂,加入認養人的行列至今已28年餘不曾間斷。不絕望就有希望,吳雪菁毅然投入全職的志工媽媽,2004年開始在彰化和仁國小當導護志工,每天風雨無阻;亦成為家扶的終身志工,只要家扶有活動就參加,舉凡園遊會、義賣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吳雪菁熱心社會服務的熱忱也影響給兒子,在其小二拿到的第一筆獎學金就捐給發展學園,讓愛的種子發芽。
姓名:李宜紋 / 1984年出生
學歷:萬能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資訊處理科
現職:恩典手工餅乾坊/烘培師傅
================================================================
微笑天使濃妝下隱藏的秘密-李宜紋幼年時感冒高燒延誤送醫,自小患有腦性麻痺,幼時因父親中風,由母親擔起一家生計,坐遊覽車參加家扶園遊會、領扶助金有著李宜紋兒時接受家扶扶助難忘的回憶。
高職畢業後,宜紋在雲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隻身北上到台北的庇護工廠學習餅乾烘焙技巧;手腳不靈活,講話也不太清楚,工作時常受到歧視或言語的刺激,讓她感到悶悶不樂,一度有輕生念頭。回到雲林後成立「恩典手工餅乾坊」,創業過程中突破重重困境,用心製作一片片手工餅乾。如今她卸下面具自助助人,烘培坊儼然成了家扶的社區服務據點,當發現有需要幫助的孩子或家庭,她會主動通知社工;每月領扶助金時,因許多家長忙於工作,她則會陪伴孩子到家扶領取扶助金及物資,此外,她參與教會義賣活動,無酬教導其他身障者烘焙餅乾,所得更捐助做公益。
李宜紋從一個沉默、不快樂的女孩,到如今完全卸下面具,用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天,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展現自信與快樂,她說:雖然比別人多一點挫折,但學會知足感恩。其自立自強的精神,獲得家扶基金會全國扶幼大會自立楷模表揚,及蔡英文總統的嘉勉,實屬難能可貴。
%E8%88%89%E8%A1%8C%E9%87%91%E6%89%B6%E7%8D%8E%E9%A0%92%E7%8D%8E%E5%85%B8%E7%A6%AE%EF%BC%8C%E8%A1%A8%E6%8F%9A%E5%AE%B6%E6%89%B6%E5%82%91%E5%87%BA%E8%87%AA%E7%AB%8B%E9%9D%92%E5%B9%B4%EF%BC%8C%E4%B8%8D%E5%90%91%E5%91%BD%E9%81%8B%E4%BD%8E%EF%BC%8C%E8%B7%A8%E8%B6%8A%E6%88%90%E9%95%B7%E9%80%86%E5%A2%83%EF%BC%8C6%E4%BD%8D%E5%BE%97%E7%8D%8E%E8%80%85%E7%94%B1(%E5%B7%A62)%E8%87%B3%E5%8F%B3%E7%82%BA%E6%9D%8E%E5%AE%9C%E7%B4%8B%E3%80%81%E5%90%B3%E9%9B%AA%E8%8F%81%E3%80%81%E6%9E%97%E4%BD%A9%E6%A8%BA%E3%80%81%E5%BE%90%E5%AD%90%E5%9C%AD%E3%80%81%E6%B1%9F%E6%9D%BE%E5%AF%8C%E3%80%81%E9%A1%8F%E6%B8%85%E7%A6%8F.jpg)
家扶基金會6日舉行金扶獎頒獎典禮,表揚家扶傑出自立青年,不向命運低,跨越成長逆境,6位得獎者由(左2)至右為李宜紋、吳雪菁、林佩樺、徐子圭、江松富、顏清福
%EF%BC%8C%E6%84%9F%E5%BF%B5%E5%AE%B6%E6%89%B6%E6%9B%BE%E6%8F%90%E4%BE%9B%E5%8F%8A%E6%99%82%E7%9A%84%E5%B9%AB%E5%8A%A9%E3%80%82%E5%9C%A8%E6%9C%89%E8%83%BD%E5%8A%9B%E5%BE%8C%E5%9B%9E%E9%A5%8B%E7%A4%BE%E6%9C%83%EF%BC%8C%E4%B8%80%E5%85%B1%E8%AA%8D%E9%A0%98%E4%BA%86105%E4%BD%8D%E8%B2%A7%E5%9B%B0%E5%85%92%E7%AB%A5%EF%BC%8C%E7%94%B1%E5%90%B3%E9%9D%9C%E5%90%89%E6%95%99%E6%8E%88%E5%8F%8A%E5%AE%B6%E6%89%B6%E5%9F%BA%E9%87%91%E6%9C%83%E4%BD%95%E7%B4%A0%E7%A7%8B%E5%9F%B7%E8%A1%8C%E9%95%B7%E9%A0%92%E7%99%BC%E9%87%91%E6%89%B6%E7%8D%8E%E7%8D%8E%E5%BA%A7.jpg)
白手起家的顏清福(中),感念家扶曾提供及時的幫助。在有能力後回饋社會,一共認領了105位貧困兒童,由吳靜吉教授及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頒發金扶獎獎座
%E5%9C%8B%E4%B8%AD%E6%99%82%E7%9A%84%E7%8F%AD%E5%B0%8E%E9%83%AD%E6%88%90%E8%83%BD(%E5%8F%B3)%E6%99%82%E5%B8%B8%E9%97%9C%E5%BF%83%E9%80%99%E5%80%8B%E8%B2%A7%E5%9B%B0%E5%8F%88%E5%8B%A4%E5%A5%AE%E7%9A%84%E5%AD%B8%E7%94%9F%EF%BC%8C%E5%85%A9%E4%BA%BA%E5%A4%9A%E5%B9%B4%E6%9C%AA%E8%A6%8B%E9%9D%A2%EF%BC%8C%E5%BE%90%E5%AD%90%E5%9C%AD%E6%84%9F%E5%8B%95%E5%9C%B0%E8%AA%AA%E3%80%8C%E8%AC%9D%E8%AC%9D%E8%80%81%E5%B8%AB%E7%9A%84%E9%BC%93%E5%8B%B5%EF%BC%8C%E6%88%91%E6%B2%92%E8%AE%93%E6%82%A8%E5%A4%B1%E6%9C%9B%EF%BC%81%E3%80%8D(1).jpg)
徐子圭(左)國中時的班導郭成能(右)時常關心這個貧困又勤奮的學生,兩人多年未見面,徐子圭感動地說「謝謝老師的鼓勵,我沒讓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