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4.08.19
寄養父母與寄養童分離經驗之探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林佳儒
年分
2013
簡述
在寄養安置服務中,寄養父母被視為「專業協同者」;然而家庭式的一般化生活經驗,及寄養父母與寄養童伴隨長期安置所發展出的依附關係,往往使得寄養父母與寄養童產生親密的情感連結。這樣特殊的情感經驗,使得寄養父母面對自己「替代式父母」與「生身父母」的情感分界,在安置期間愈來愈模糊。 傳統對於寄養服務的想像,大多簡化寄養父母服務過程中多元又複雜的角色,更否認寄養雙方在長期安置過程中發展出依附關係的可能性,因此淡化忽略寄養家庭面對與寄養童分離時的感受。 基此,本研究透過立意取樣方式找到了7位寄養媽媽,並以深度訪談方式探討她們與寄養童分離的經驗,發現: 一、分離經驗引發寄養媽媽與寄養童下述三種感受: 人前強顏歡笑,人後淚滿衣襟;只有義務和想念,沒有權利難再見;分離之痛像刀割,枕邊人也難了解。 二、寄養媽媽因應分離經驗的七種方式: 增加相處時間,告別寄養親友;傳遞照顧訊息,延續照顧心意;主動求援,尋求他人支持;隔絕相關訊息,避免觸景傷情;照顧其他寄養童,轉移注意力;透過休閒活動,抒發情緒;轉念釋懷,情緒終昇華。 三、與寄養童分離為寄養媽媽帶來的四種影響: 選擇不再帶幼童,照顧大的較省心;心扉痛徹過,接納彈性變大;因孩子激發的愛,延續到未來的服務;理解機構規定,學習新的角色界線。 四、對機構協助處理寄養父母分離經驗提出三項建議: 寄養父母沒辦法跟不熟悉的專業工作者討論分離事件;分離過程中應該寄養父母持續與照顧者對話;視寄養家長特性予以彈性支持。 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則針對實務工作提出下述建議: 一、需特別關注首次分離事件的影響 二、納入寄養父母的意見,以豐富處遇評估之內涵 三、除了主要照顧者外,寄養家人情緒也需要關照 四、自助式或支持式團體可協助寄養家長回應分離情緒 五、應關注寄養父母個人議題、所處階段對寄養服務造成的影響 六、寄養社工與寄養父母的合作關係影響寄養服務的品質
頁碼
1-124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2621446348114975712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