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4.08.19
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編製及應用之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張高賓
年分
2005
簡述
本研究目的在藉由編製「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並探究國內兒童青少年憂鬱的相關問題之研究結果,以提供國中小學及社區諮商輔導機構作為實務上之應用;此外根據篩選量表的實施,也能了解目前國內兒童青少年憂鬱的人口學變項及臨床特徵,以作為臨床實務工作者之參酌。 研究計分為三個子研究進行,分為以下 子研究一: 乃透過焦點訪談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輔導老師、憂鬱個案及其家長各5名共計20名,透過紮根理論分析國內兒童青少年憂鬱的主要症狀,並以德懷術彙整意見。 子研究二: 乃根據主要症狀類型,編制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兒童青少年版及家長版,作為評估篩選及預防之用途,研究樣本分別為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分作三類型樣本進行分析,兒童青少年部分包括以分層隨機叢集抽樣全國四區33所國中小一般樣本3468名學生、高危險群(受虐兒童)99名及臨床樣本98名共計3665名。家長部分則以一般樣本為2073名、高危險群90名及臨床個案81名共計2244名。 子研究三: 則進一步針對醫院精神科轉介之臨床個案103名,分別進行人口學變項、臨床特徵及適應狀況探究其彼此間的關聯性、特徵分析及其影響。本研究資料分別以SPSS、AMOS、PARSCALE、BILOG及HLM軟體進行各種統計分析。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1. 國內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狀分別依認知想法、行為、情緒及生理四個層面歸類,共有39個臨床特徵。 2. 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兒童青少年版共計34題,分作五個因素分別是 1)憂鬱煩躁情緒。 2)無望。 3)自尊與認知功能低。 4)身體抱怨與反應遲滯。 5)品行-人際問題。 家長版共計33題分作四個因素分別是 1)憂鬱煩躁情緒。 2)無望-自貶。 3)品行問題。 4)活力及認知功能降低。 3. 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兒童青少年版及家長版提供良好的信效度考驗。 4. 人口學變項在兒童青少年憂鬱之差異考驗,結果發現不同學程、性別、年級、手足人數、家庭結構、家庭氣氛、父與母親的管教方式、學業成績及社經地位在憂鬱上有顯著差異。 5. 量表常模建立分別依兒童青少年及家長兩部分建立。兒童青少年部分分別依總量表及五個分量表建立全國性常模、性別及年級常模;家長版部分分別依總量表及四個分量表建立全國性常模及學程常模。 6. 臨床特徵分析結果發現臨床個案出生序、學業成績及社經地位與憂鬱的嚴重程度有關聯。 7. 臨床個案的症狀特徵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臨床個案所知覺的憂鬱向度,普遍以「品行人際問題」、「自尊及認知功能低」及「憂鬱煩躁情緒」為主。 8. 臨床個案對於所知覺的適應能力在「身心發展困擾」、「人際關係困擾」、「自我關懷困擾」、「學校生活困擾」、「家庭生活困擾」五個向度的分數都顯著較一般人高。 9. 兒童青少年憂鬱與適應能力之相關之結果發現,兒童青少年憂鬱與其行為困擾有很大的相關,且臨床個案的憂鬱與行為困擾之間有顯著的典型相關存在。 10. 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結果發現,臨床個案的出生序、學業成績及社經地位三個預測變項,對於臨床個案的憂鬱有顯著影響。各年級之間而言,性別是有效預測憂鬱的變項。在控制年級平均性別對憂鬱之影響後,父親管教方式對兒童青少年憂鬱有顯著之影響。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針對量表之應用在實務上提出建議及對未來研究提出進一步具體建議,供國中小學及社區諮商輔導機構或人員參酌。
出版社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頁碼
1-430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6404929891885199339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冊/卷
博士
會刊抬頭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關鍵字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