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5.07.24
督導行為取向、督導關係與受督導者職務勝任感相關性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周秀如
年分
2010
簡述
社會福利機構為求呈現服務績效與提供良好服務品質,愈來愈重視機構中 工作者的需求滿足及潛能發揮。在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過程中,多元的社會問 題及更複雜的服務對象需求,讓社會工作者的實務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專業能力也一再受到考驗,進而更加期許督導者藉由督導的過程成為跨越教育 與實務落差的橋樑,教導並協助社會工作者發揮所能,確保機構政策的實踐, 且提升其專業服務水準。然而,在實務或相關研究中卻發現督導行為或督導關 係之影響並不如期待。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受督導者所知覺到的督導行為取 向、與督導間之關係以及受督導者的職務勝任感,並從中找出影響其職務勝任 感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為求研究對象更符合本研究之條件,故選擇督導制度較為完善之全 國性社會福利機構進行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台灣世界展望 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弘道老人基金會、陽光基金會五個全國性機構 南區服務據點(包含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市)中之直接服 務受督導者為研究對象,針對25 個服務據點,共發出274 份問卷,回收245 份, 回收率為89.4%,有效問卷為210 份。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 受督導者認為督導者對其職務勝任感有正向影響。受督導者性別、社 工年資、是否主動閱讀經驗、是否主動參加工作坊經驗,在職訓練是 否安排專題演講、是否安排同儕督導、同儕支持度,督導者是否有證 照以及督導者與受督導者畢業科系間配對的不同在職務勝任感上有 顯著差異存在。 (二) 受督導者認為督導者之督導行為傾向「績效取向」。督導者的畢業科 系、社工年資、證照在督導行為取向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 在目前督導關係中,受督導者認為與督導者間之「信任」關係最佳。 受督導者性別、是否主動閱讀經驗、是否主動參加工作坊經驗,在職 II 訓練是否安排專題演講、同儕支持度,督導者教育程度、正式職位、 證照不同以及督導者與受督導者畢業科系間配對與督導關係間在職 務勝任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 督導行為取向、督導關係與受督導者職務勝任感彼此之間具相關性存 在。督導行為越傾向於激勵取向,則與督導間的信任關係越佳;督導 行為越傾向於才能取向,則與督導間的賦權關係越差。督導行為越傾 向於激勵取向,則其效能感越佳;督導行為越傾向於結構取向行為, 則其信心感越差。督導間的信任關係越佳,則其信心感越佳;與督導 間的賦權關係越佳,則其信心感亦越佳。 (五) 受督導者個人基本特性、工作環境、督導行為取向、督導關係對受督 導者職務勝任感具解釋力,以督導關係中的信任因素解釋力最大。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 受督導者方面:無論自身工作年資,保持虛心學習的心態,主動學習。 (二) 督導者方面:增加公開具體之激勵行為、增加與受督導者間之賦權關 係、考量受督導者之信心程度進行適當地教育安排、鼓勵支持受督導 者主動學習,建立機構內的學習氣氛。 (三) 督導關係方面:建立良好的督導關係,尤其是要能相互信任。 (四) 機構方面:減少督導者之督導人數、提供支持性的在職訓練制度。
頁碼
165-165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2477908720594463158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