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 最新兒少被害人數一年增逾三成
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近四成家長未與兒少談過網路安全
《428兒保日》愛心大使張榕容籲關注「數位足跡」 e指神功不留痕
據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以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而這情況在四至六年級國小生比例更超過三成(表1)。另據警政署統計資料,網路犯罪發生數近五年成長330%(表2);最新數據在2023年1-5月網路犯罪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較上一年同期增加33.20%(表3),兒少因網路受害不可輕忽。兒少使用網路已趨日常,為提升在虛擬世界自我保護能力、遠離風險,家扶基金會於今(4/25) 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發現半數兒少(50.16%)不知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表4),且將近四成(38.49%)兒少表示,家長從未與其討論過有關網路安全的話題(表5)。家扶基金會第13年推動《428兒童保護日》,邀請張榕容擔任愛心大使,一起關注數位時代下兒少保護,呼籲重視數位足跡,守護兒少網路安全!
逾八成兒少使用社群媒體 僅五成兒少認為個人資訊不可公開
《兒少數位足跡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83.63%)會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國高中生比例更達九成五以上(表6);而在社群媒體上會PO文、轉發者,分享的內容以照片或影片(62.91%)最多(表7)。然在社群媒體/網路平台上可否公開個人資訊,僅五成(50.90%)認為「不可以公開」(表8-1);而認為「可以公開」者,以公開生日(65.68%)、自己的照片(56.54%)與姓名(45.25%)為最多(表8-2),這類是可直接辨識的個資,一旦過度曝光,孩子動向被掌握,將招致人身安全的風險。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鮑智傳督導提到,曾有兒少小美透過社群和陌生網友互動,網友探問就讀學校、居住地、平時活動地點等,小美不設防地告知且漸進相約見面,後續卻發生騷擾事件。亦有兒少常在IG分享制服穿搭、打卡常去的商店,後遭冒用創虛假帳號的詐騙事件。
網路安全概念待強化 情境實測約一成未覺察已曝光個資、認為刪除就了無痕
在情境題調查中,發現兒少能否意識個資暴露程度,及遇到因數位足跡受侵害時如何求助與解決,都需要再強化自我保護能力。模擬照片已清晰可見長相、門牌,但發現的僅約七成,8.67%未意識已曝光(表9);且在網路上搜尋資料後出現廣告推播,甚或貼文已遭不當使用,分別有37.01%(表10)及9.71%(表11)不打算做任何處理。服務對象小趙國中時,因渴望交友而結識網友A,認為彼此關係穩定即提供私密影片,雖後悔刪除,但A已備份並以此威脅,讓小趙極度不安。14.26%兒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刪除後不保留」、49.68%「不清楚」刪除後會被保留多久(表12),數位足跡本難以避免,且資料已分享出去,遭截圖、備份、傳散後更難除盡,涉世未深的兒少面對無邊網海的「有心人」,安全保護只能不斷再強化!
數位足跡知識需更普及兒少 近半數不知隱私設定、近四成表示家長未曾談過網路安全
近半數(48.35%)兒少未聽過數位足跡(表13)、或不知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50.16%) (表4)。值得留意的是,有超過四成(43.52%)家長未過問兒少社群使用狀況(表14),且有近四成(38.49%)兒少表示家長沒有聊過有關網路安全話題(表5);而家長與其聊過網路話題的兒少中,聊有關網路言論責任、數位足跡話題分別佔39.93%、22.40%(表5-1)!國中女孩小丹,某天於IG限時動態上隨手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內容,卻被同學惡意截圖並添加嘲諷侮辱文字後轉發並標註,而暴露數位足跡,小丹收到陌生騷擾私訊感到不安與惶恐,家扶社工透過陪伴、提供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並與父母溝通親職陪伴的重要性,幫助小丹走出網路霸凌風波。王雅涵心理師建議:「家長可和孩子約定使用社群守則,如設定為非公開帳號;在網路只加認識的人為好友;每個月一起檢視追蹤名單的安全,尊重孩子需求也能善盡保護職責。」
第13年《428兒保日》 愛心大使張榕容響應「數位足跡大挑戰」 籲網路安全齊守護
亞太影后張榕容今年首次擔任《428兒保日》愛心大使,榕容亦是有女兒的家長,向來非常重視孩子網路使用安全,除了和先生一起連動孩子LINE、IG等社群帳號,以瞭解孩子在社群活動的狀況,YT也會開啟過濾兒童不宜模式以確保安全。記者會中,榕容也進行「數位足跡大挑戰」,並分享挑戰心得:「數位足跡是無論大小朋友都需要認知的概念,且在社群po出去的圖文,隱藏許多個資因此在社群分享前務必要三思。我也會和女兒分享不要輕易傳照片和影片,平常也會透過聊天的過程,瞭解她上網和平常學校的狀況。」
數位足跡引發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或被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風險事件已層出不窮,特別對兒少使用上家扶基金會提出呼籲「數位足跡齊關注 e指神功不留痕」,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5號意見書提及政府及兒少照顧者,有責任提高對兒少與數位產品和服務相關機會及風險之權利知識。家扶基金會兒少保護的預防策略亦不斷與時俱進,積極推動「數位安全能力促進計畫」為例,鼓勵各地家扶中心辦理兒少與親子課程,強化兒少網路素養、媒體識讀及自我保護能力,順應數位時代下兒少的需求。」今年《428兒保日》全台家扶串聯超過35場活動,歡迎親子一同參加,來場「數位足跡大挑戰」,測試一指神功不留痕的能力。特別感謝《台塑石油》連續7年捐款,今年更首次發起『F幣做愛心,雙倍放大』活動;《街口支付》協力推廣「用愛包圍」募款。邀請民眾支持「兒童保護捐款滿額贈專案」,單筆捐款滿1,200元贈品,可獲人氣插畫家「貓爪抓」聯名設計多功能可折疊收納籃、米塔集團套餐優惠券、環保餐具組,實用又超值,全數捐款將投入幫助孩子修復傷痛的各項服務。
附件一、政府統計數據
表1、兒少開始接觸網路的時間
資料來源:教育部112 年臺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報告
學齡/項目 | 國小以前 | 國小 一至二年級 | 國小 三至四年級 | 國小 五至六年級 | 國中 七至九年級 | 國中以後 |
國小四至六年級 | 33.10% | 27.00% | 33.20% | 6.30% | 0.20% | 0.20% |
國中七至九年級 | 29.90% | 20.20% | 34.30% | 12.00% | 2.30% | 1.30% |
高中職一至三年級 | 21.70% | 21.80% | 31.80% | 16.50% | 4.70% | 3.50% |
表2、網路犯罪發生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警政月報114年3月版(資料期114年2月) 「網路犯罪統計」表24(頁碼P138)
年度 | 發生數 | 年成長率(%) |
2020年 | 13,147 | - |
2021年 | 12,195 | -7.24 |
2022年 | 16,128 | 32.25 |
2023年 | 20,028 | 24.18 |
2024年 | 56,590 | 182.55 |
2020年至2024年成長率 | 330.44 |
說明:2020年至2024年成長率=[(56,590-13,147)÷13,147]×100%=330.44%
表3:2023年1-5月網路犯罪被害人概況_按年齡別
資料參考:警政統計通報112年第28週報
年齡別 | 被害人_人數 | 被害人_結構比(%) | 被害人_女性人數 | 被害人_女性占比(%) | 與上年同期比較 | 被害人_被害人口率 | |
被害人_增減數 | 被害人_增減率(%) | ||||||
總計 | 8,378 | 100 | 4261 | 50.86 | 962 | 12.91 | 36.08 |
0-17歲 | 321 | 3.83 | 187 | 58.26 | 80 | 33.20 | 9.37 |
18-23歲 | 1,362 | 16.26 | 692 | 50.81 | 112 | 8.96 | 90.30 |
24-29歲 | 1,520 | 18.14 | 754 | 49.61 | 38 | 2.56 | 81.90 |
30-39歲 | 2,002 | 23.90 | 1018 | 50.85 | -13 | -0.65 | 61.38 |
40-49歲 | 1,486 | 17.74 | 788 | 53.03 | 274 | 22.61 | 38.58 |
50-59歲 | 884 | 10.55 | 450 | 50.90 | 228 | 34.76 | 24.91 |
60-64歲 | 310 | 3.70 | 159 | 51.29 | 132 | 74.16 | 17.93 |
65歲以上 | 493 | 5.88 | 213 | 43.20 | 237 | 92.58 | 11.94 |
說明:被害人總計數字整理修正為8,378,被害人結構比有所修改。
附件二、家扶基金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
於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31日邀請9歲至未滿18歲兒少參與調查,以網路問卷發放,共計回收有效問卷8,630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為正負1.06%
表4、兒少知道社群媒體/網路平台的隱私設定位置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知道 | 4301 | 49.84% |
不知道 | 4329 | 50.16% |
總計 | 8630 | 100.00% |
表5、家長有跟兒少聊過網路主題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有 | 5309 | 61.51% |
沒有 | 3322 | 38.49% |
總計 | 8630 | 100.00% |
表5-1、家長跟兒少聊過的網路主題(複選) (N=5,309)
項目 | 人次 | 百分比 |
個人資料保護 | 3604 | 67.88% |
網路交友 | 3472 | 65.40% |
網路隱私 | 2896 | 54.55% |
網路霸凌 | 2606 | 49.09% |
網路訊息(假訊息辨認) | 2587 | 48.73% |
網路不宜內容(暴力、賭博、情色) | 2359 | 44.43% |
網路言論責任 | 2120 | 39.93% |
數位足跡 | 1189 | 22.40% |
其他 | 42 | 0.79% |
註:扣除家長未與兒少聊過網路主題的兒少人數,有5309位兒少填答此題項
表6、兒少會在社群媒體上活動(觀看影片、按讚、留言、發佈貼文、分享內容或和朋友聊天) (N=8,630)
項目 | 國小三至六年級 | 國中一至三年級 | 高中一至三年級 | 總計 | |
無 | 人數 | 1315 | 82 | 16 | 1413 |
百分比 | 21.09% | 4.19% | 3.67% | 16.37% | |
有 | 人數 | 4921 | 1876 | 420 | 7217 |
百分比 | 78.91% | 95.81% | 96.33% | 83.63% |
表7、你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哪些內容(po文、轉發)(複選) (N=5,131)
項目 | 人次 | 百分比 |
照片或影片(生活照片、旅行、寵物等) | 3228 | 62.91% |
遊戲(關卡進度、角色) | 2095 | 40.83% |
音樂、歌曲或播放清單 | 2051 | 39.97% |
搞笑內容(笑話、迷因等) | 2009 | 39.15% |
心情文字(日常心情、想法等) | 1894 | 36.91% |
偶像或網紅的動態 | 1384 | 26.97% |
設計、插畫、藝術作品 | 997 | 19.43% |
所在地點/位置 | 721 | 14.05% |
活動資訊(市集、展覽、演唱會等) | 571 | 11.13% |
個人學習紀錄(時間管理、筆記內容) | 433 | 8.44% |
二創圖文 | 415 | 8.09% |
網路資源(學習、數位科技等) | 390 | 7.60% |
新聞(國內外事件、社會議題、娛樂等) | 362 | 7.06% |
其他 | 134 | 2.61% |
註:扣除未用社群媒體(1413位)與不在社群媒體分享(2086位)的兒少,有5131位兒少於社群上分享。
表8-1、兒少對可否在社群媒體公開個人資訊看法(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可以 | 4236 | 49.10% |
不可以 | 4394 | 50.90% |
總計 | 8630 | 100.00% |
表8-2、兒少在社群媒體可以公開哪些個人資訊(複選) (N=4,236)
項目 | 人次 | 百分比 |
生日 | 2782 | 65.68% |
自己的照片(自拍、生活照....等) | 2395 | 56.54% |
姓名 | 1917 | 45.25% |
學校 | 1350 | 31.87% |
所在位置 | 560 | 13.22% |
電子郵件 | 395 | 9.32% |
手機號碼 | 331 | 7.81% |
家裡地址 | 235 | 5.55% |
其他 | 42 | 0.99% |
註:扣除選擇不可以公開資訊的兒少人數,有4,236位兒少
表9、情境題:下方有2張照片,你從照片裡面可以看到哪些資訊(複選) (N=8,630)
項目 | 人次 | 百分比 |
就讀的學校 | 7460 | 86.44% |
居住的區域 | 6377 | 73.89% |
有幾位家人 | 6738 | 78.08% |
家人長相 | 6062 | 70.24% |
其他 | 103 | 1.19% |
不知道 | 748 | 8.67% |
表10、情境題:網路搜尋資料後,出現相關廣告或推薦,兒少的處理態度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會處理 | 5436 | 62.99% |
不打算做任何事情 | 3194 | 37.01% |
總計 | 8630 | 100.00% |
表11、情境題:在對社群媒體中貼文被不當使用(例如:用你的帳號做詐騙、冒充你本人等),兒少處理態度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會處理 | 7792 | 90.29% |
不打算做任何事情 | 838 | 9.71% |
總計 | 8630 | 100.00% |
表12、你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po文、轉發)或留言刪除後被保留多久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永遠保留 | 1656 | 19.19% |
經刪除後不保留 | 1231 | 14.26% |
保留一段時間 | 1456 | 16.87% |
不清楚 | 4287 | 49.68% |
總計 | 8630 | 100.00% |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聽過,清楚且了解是什麼 | 1432 | 16.59% |
聽過,但不清楚 | 3025 | 35.05% |
沒聽過 | 4173 | 48.35% |
總計 | 8630 | 100.00% |
註:調查問卷已有提供資訊為「數位足跡定義為在網路上做的任何事情,都會留下紀錄,這些紀錄就是數位足跡。例如在網路上留言、瀏覽網頁等。」
表14、家長對兒少在社群媒體/網路平台使用行為的態度 (N=8,630)
項目 | 人數 | 百分比 |
會過問 | 4874 | 56.48% |
不會過問 | 3756 | 43.52% |
總計 | 8630 | 100.00% |

家扶社工處蔡雯瑾主任分享《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指出近半數兒少不知道網路平台的隱私設定位置。

鮑智傳督導(中)分享服務經驗,指出過度曝光個人資訊,可能招致人身安全風險。


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建議家長能以討論取代謾罵,約定網路使用原則,尊重孩子需求亦盡保護職責。



藝人張榕容首次擔任家扶基金會《428兒保日》愛心大使,深感網路世代危機四伏,感性呼籲一同守護孩子網路安全;透過《數位足跡大挑戰》,以趣味遊戲方式邀請大眾一起提升數位安全意識。

家扶基金會第13年推動《428兒童保護日》,呼籲大眾重視兒少數位足跡,守護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