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4.08.19
高高屏縣市受扶助家庭家長對國小親職成效滿意度之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陳亭文
年分
2007
簡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高高屏縣市受扶家長對親職教育的態度,需求以及成效滿意度。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蒐集法及問卷調查法,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主要為「對學校親職教育活動的態度量表」、「對學校親職教育活動的需求量表」及「對學校親職教育活動的成效滿意度量表」,並以高雄市、高雄縣以及屏東縣育有國小子女的受扶家長為研究對象,總計發出正式問卷800份;得有效問卷691份。 研究資料經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方法分析結果,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壹、受扶家長肯定親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不同背景之受扶家長對親職教育看法上,未達到顯著水準,顯示高高屏三縣市不同背景的家長在親職教育看法上,沒有差異。表示受扶家長肯定國民小學實施的親職教育的需要性及重要性。 貳、親職教育之參與者多以母親為主。 傳統家庭的觀念下,教養子女的責任仍然是由女性負責,這種現象可能受到社會的影響,或是母愛天性的本能,所以在出席學校活動時,家長多數是以母親為主。 參、高高屏縣市受扶家長對國小實施親職教育活動持中上滿意度,但會因「婚姻狀況」、「擁有子女數」及「子女就讀年級」而有所差異。 「親師互動」滿意度中,擁有四位子女以上大於一位及二位子女家長,有就讀低年級子女的受扶家長也大於高年級。然而,在「社會關係」,離婚組顯著大於再婚組及其他組;喪偶組亦顯著大於其他組。 肆、普遍習慣書面形式,到校參與情形雖不高,但「31-40歲」為主要參與族群。 普遍的受扶家長較能接受聯絡簿及閱讀學校印發給父母的親職教育刊物或簡訊,相對地,要到校參加的親職活動,比例少了很多。且在參與情形方面,「31-40歲」的家長顯著多於「41-50歲」的家長。 伍、時間為最大阻礙因素,但受扶家長仍希望暢通親師管道。 家長無法到校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的最大因素受限於工作時間。此外,家長們希望和老師們有一個雙向溝通管道,彼此應相互協助,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孩子養成的根本基礎。 陸、假日白天,21-30歲及61歲以上顯著多於41-50歲;而平日晚間41-50歲顥著多於21-30歲,高年級顯著多於低年級。 在時段需求上,就「假日白天」反應選項而言,「21-30歲組」顯著多於「41-50歲組」;「61歲以上組」也顯著多於「41-50歲組」。而「平日晚間」反應選項而言,「41-50歲組」顯著多於「21-30歲組」;「高年級」顯著多於「低年級」。 最後,依據上開結論,針對高高屏縣市受扶家長及該三縣市所屬之家扶中心,學校單位及後續之研究者提供建議以供參考。
出版社
高雄師範大學
頁碼
1-254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5589579657208683071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冊/卷
碩士
會刊抬頭
教育學系
關鍵字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