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4.08.19
台灣家庭經濟安全探析—生命歷程與貧窮動態觀點的詮釋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蕭琮琦
年分
2013
簡述
研究者長期從事對抗貧窮工作,在工作經驗中經常目睹貧窮家戶生活於社會底層生活的不便,尤其是弱勢家庭的兒童,在生命早期被迫面對生命機會(life chances)遭受剝奪的無奈。 這種弱勢(disadvantage)、剝奪(deprivation)與排除(exclusion)的生命歷程(life course),形成生存與適應脆弱化的效果,長遠的影響是,有為數可觀的貧窮兒童(poverty child)長大後成為貧窮大人,因承受弱勢傳遞(disadvantage transmission)而成為世代貧窮(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的家庭,形成貧窮的惡性循環在脆弱家庭無法根除的結果。為深入探究世代貧窮的現象,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問題: 一、 台灣的世代貧窮是如何形成?如何存在的? 二、 當台灣經濟起飛時,為何有些家庭未能隨著時代脈絡向上流動,反而持續陷落於貧窮困境? 三、 這些貧窮的家庭的生命故事(life stories)為何?家庭生命史的原因是什麼? 為探究世代貧窮的形成,以及如何影響家庭成員,尤其是兒童,其成長歷程與社會機會的面貌, 本研究提出三項研究目的: 一、 檢視在社會快速變遷的過程中,台灣的貧窮兒童及其家庭的生命歷程,並且探究這些生命歷程對於弱勢家庭落入與脫離貧窮的影響。 二、 探究在台灣的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的脈絡下,世代貧窮所產生的弱勢累積(disadvantages accumulation)現象,對貧窮家戶及其成員的生命歷程的影響。 三、 藉由研究方法收集貧窮經驗者對於維護家庭經濟安全體系的意見,並據以作為建構台灣家庭經濟安全政策的參考。 本研究選擇「質性研究」為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則運用「生命歷程」研究觀點,對國內世代貧窮現象進行探索研究。研究過程使用半結構性深度訪談(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選取十戶經歷世代貧窮的家庭接受訪談,收集家庭的生命故事,並且蒐集這些家庭的家庭史歷史文件,作為研究資料進行敘事分析。 為達成研究分析的可信性(trustworthiness), 本研究採取嚴謹的質性資料收集與分析技術。半結構深度訪談之後,將受訪者經驗重現(representation of experience)的生命故事敘事錄音編碼(coding)為逐字稿(verbatim),運用「敘事分析法(narrative analysis method)」的「類別-內容(categorical-content)」分析技術進行研究分析。同時也運用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軟體,進行敘說故事的概念化內容分析。兩種分析方法完成後,將分析結果相互對照,歸納成為研究發現。 根據研究資料的分析,發現世代貧窮的關鍵肇因共有五項,分別是教育機會剝奪(deprivation of education)、人力資本不佳(poor human capital)、婚姻關係不良(unhealthy marriage relationship)、生命角色轉化錯亂(inappropriate life roles transition)及先天性疾病或長期病史(congenital diseases)。另外也發現,在世代貧窮的家庭中,存在隔代教養(grandparent families)是貧窮複製的場所,政府與民間的資源無法有效形成脫離貧窮的力量,必須由家庭內部產生對應的接軌能量,發現家庭必須扮演第四部門的角色,內部建構與當代社會常態生活接軌的能量。 研究資料分析的過程,除發現世代貧窮的關鍵肇因,分析中也發現足以影響世代貧窮肇因的兩項優勢因子,分別為「內在能力建構(construction of inner capacities)」及「親職能量(parenting capabilities)」,本研究參考社會資本相關論述,將之概念化為「家庭資本(family capital)」。分析中發現家庭資本的建構存在與否,對世代貧窮肇因的影響程度具關鍵效果,據此提出家庭資本是為世代貧窮的主控性因素的概念。 台灣的社會脈絡中,對貧窮的對抗與治理,是政府與部分民間組織共同關注的議題,不過由於貧窮扶助工作深受「新管理主義」的
影響,發現制度性脫貧成為世代貧窮的起點,而世代貧窮家庭的弱勢累積過程,啟動於兒童時期,「兒童貧窮」現象的存在,預示家庭處於世代貧窮的危機。根據研究分析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解決世代貧窮問題,政府應制訂「生命歷程觀點的社會政策(life-cours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olicy)」,針對家庭中的四種人口結構,設計生命歷程取向的政策,本研究的政策建議為: 一、 確保「學習機會」的兒童生命歷程政策; 二、 強調「社會參與」的青年生命歷程政策; 三、 活化「就業帳戶」的單親女性生命歷程政策; 四、 貼補「老人年金」的老年生命歷程政策 由於研究過程發現更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本研究最後提出四項未來可以世代貧窮為主題研究的建議: 一、 發展貧窮持續於代間傳遞的預測研究; 二、 針對兒童貧窮與世代貧窮的研究; 三、 地理區位的世代貧窮研究;以及 四、 世代貧窮的量化研究。
頁碼
1-301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1318641538719270084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關鍵字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