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5.08.03
寄養社工與寄養父母互動經驗之研究:寄養社工的調適與成長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張富勝
簡述
本研究旨在藉由訪談的過程中,了解寄養社工眼中的寄養父母的身心特質;探討寄養社工與寄養父 母的互動關係與溝通經驗、彼此互動的合作經驗與衝突體驗,進而對未來寄養社工做經驗的分享,以期 能對家庭寄養服務提供實質協助。本研究蒐集整理相關文獻包括寄養文獻探究、家庭寄養服務、角色調 適與因應之相關理論及概念、寄養社工的角色功能。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式,以詮釋現象學方法論為研究方法,採取立意取樣方式,透過大台北地區 寄養服務機構的協助,選擇九位寄養社工為研究參與者,並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共獲得九份文本作為研 究資料進行分析,呈現寄養社工與寄養父母互動經驗之調適與成長的描述與詮釋的意義。且透過研究者 與受訪者互為主體的同意,以及相互檢證,以確保資料收集、分析與詮釋的確實性。 本研究以四個主題來詮釋研究的發現:「軌跡脈絡:社工眼中的寄養父母」、「角色之間:社工與 寄養父母互動及溝通」、「互動歷程:社工溝通樣貌與轉變」、「社工的角色壓力與自我調適」。綜合 研究發現為: 壹、社工角色功能及價值觀具體影響與寄養父母的互動: 1.角色功能為督導者、教育者、媒合者、協調者、傾聽者以及連結者。 2.價值觀包括保密尊重-重視寄養兒童與原生家庭的隱私、權益維護-捍衛寄養兒童照顧需求與提升 照顧品質、個人誠信-重視寄養父母言行一致、彈性學習-平等對待學習開放與接納。 3.社工具控制權,寄養父母則挑戰寄養社工的「權力位階」和「專業地位」。 貳、寄養社工服務心路歷程中的合作與衝突:合作和衝突是並存的,寄養社工從處理衝突呈現到自我調 適分三階段:意識衝突的存在、進入調適的歷程、反思再行動。 參、對研究視框轉移的反思:回顧與反思社工的生命經驗,開展了我看待寄養社工的調適與成長的新視 野。 在研究發現與討論的基礎上,本研究針對寄養社工在角色權力位置、與寄養父母互動、對社工教育 養成上的建議,接著對寄養服務機構與未來想進行寄養服務相關研究的研究者提出建議,讓寄養社工與 寄養父母有更佳的互動,以期讓寄養服務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進而讓寄養社工有更好的訓練養成。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463424847727138415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