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5.08.03
社會工作受督導者知覺督導關係、督導者權力表現與專業服務自主性之相關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楊秀玲
年分
2011
簡述
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愈趨成熟,服務愈趨專精化。在提供社會福利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常處於多元、複雜及變動性高的工作情境,擁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能可達到工作目標完成的基本標準,但對講求專業服務品質、效率、效能的現今社會而言,社會工作者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和做決定的自主性是必要的。影響社會工作者在專業服務上的自主性表現,有很多因素,其中有許多會因與督導者互動所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社會工作受督導者專業服務自主性議題,其與所知覺之督導關係、督導者權力表現間之相關。 本研究邀請目前服務於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家庭處遇服務執行單位之社會工作受督導者為研究對象,採用研究者自行編製問卷進行普查,共計187位,經申請審核同意132位進行問卷填答,佔70.6%,以郵寄發出問卷132份,回收128份,回收率97.0%,有效問卷為124份。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家庭處遇社工受督導者男女比約為一比四,年齡帄均數約32歲,未婚、無宗教信仰、畢業於社會工作系皆佔六成,兩成具社工師證照,一成為研究所以上學歷,從事社工年資帄均高於家處服務年資帄均三年。 二、受督導者對自身專業服務自主性評價高且正向。受督導者是否曾經擔任督導者在專業服務自主性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在督導關係中,受督導者認為與督導者間之「合作」關係最佳。受督導者教育程度的不同、是否曾經擔任督導者在督導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受督導者認為督導者權力表現以「民主取向」最普遍。受督導者個人背景的不同在對督導者權力表現認知上皆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受督導者年齡、社會工作年資、總工作年資、督導關係、督導者權力表現與受督導者之專業服務自主性有相關性存在。受督導者年齡越長、從事社會工作年資越久、總工作年資越久與其專業服務自主性呈現正相關;受督導者知覺督導關係中之合作度、情感度與其專業服務自主性間呈現正相關;督導者權力表現傾向民主與受督導者之專業服務自主性呈現正相關。 六、受督導者年齡、從事社會工作年資、督導關係、督導者權力表現對受督導者專業服務自主性具預測力,其中以督導關係中之威權度因素解釋力最大。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受督導者定期自我省思、檢視或透過督導、同儕討論方式,瞭解自己在專業服務上的自主性表現狀況,並能在發現缺失後進行改善。 IV 二、無論是督導者或受督導者對社會工作專業脈絡下之「權力」、「人際關係」、「自主性」議題探討,需加入華人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 三、透過督導實務,督導者和受督導者提昇在面對督導關係及權力議題自在與恐懼的敏銳度,並勇於面對、談論和檢視。 四、實務單位可於個案研討會、相關會議中增加對專業服務自主性議題之論辨,並透過督導工作加強受督導者在標準化服務過程中之臨場應變能力,培育具專業自主能力的社會工作者,以助於實務工作進行,持續提昇服務品質。 五、實務工作者之繼續教育與各大學院校社會工作及相關系所實習課程中,著重專業知能、專業自主、專業倫理三合一之培訓規劃。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5321387375285529202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