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2016.08.01
家扶受扶少年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社會排除與希望感之相關性研究
資料類型
論文
作者
吳佩璇
年分
2014
簡述
貧窮會影響少年身心健康及成就,因著貧窮產生的社會排除,更限制其未來發展。在高社會排除的環境中,希望是核心且優先的復原力因子。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可以提升少年的復原力,以對抗逆境。貧窮少年接受家扶基金會經濟扶助及多元服務方案後,其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社會排除及希望感是否會有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討家扶受扶少年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社會排除與希望感之相關性。
本研究以台灣家扶暨兒童基金會「貧窮兒少資料庫」12-18歲就學中的少年,共1,259名進行分析,(男性=582名;女性=677名);此樣本調查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在各縣市採取等距隨機抽樣調查。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背景資料方面,家扶受扶少年在性別上男女比例均等,年齡以14至18歲為主,就讀現況以國中居多,比例約佔五成,就讀高中和高職者亦近五成,家中排行以第二及第一為主,身體質量指數以正常體位為主。家庭背景方面,多數仍接受扶助中,為政府列冊低收入戶為主,占五成以上,家庭經濟每人每月平均收入為3562.67。
二、家扶受扶少年的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普遍良好,社會排除感為中上,整體希望感良好。
三、不同性別、就讀現況、手足排行會影響少年的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社會排除與希望感
四、家扶受扶少年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愈佳,其社會排除感受愈少,希望感也愈好,反之社會排除感受愈高,希望感愈低
五、家扶受扶少年個人背景、復原力環境保護因子、社會排除能有效預測希望感。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於家庭方面,強化家人間依附關係、重視營養均衡,滿足少年成長需要、注重家庭清潔,建立家庭規章。
二、於學校方面,加強國中少年生涯探索,增加社區參與機會;與社區合作,提供創意發想及職場見習機會;重視少年多元能力開發,增加少年學校活動參與及競爭力;協助少年生涯選擇,落實教育機會平等。
三、於社福單位方面,增加親子共同活動經驗機會,創造共同休閒經驗;推動家庭教育學習,以正向言語,作為親子溝通橋樑。
頁碼
1-168
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8664902598520155331
備註
家扶研究協助申請
標籤
分類
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