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WELFARE
2025.11.10
林敬軒(2023),《臺灣兒少保護親屬安置決策因素探索─決策生態架構檢視》

摘要
親屬安置能提供遭受不當對待的兒童一個家庭式、穩定、熟悉的照顧環境,在臺灣,兒少保護或替代性照顧服務相關政策也規範親屬安置應做為家外安置的優先選項。然而,在實務推行上,兒少安置於親屬家庭的比率仍較低(相較於安置機構和寄養家庭),此結果關乎兒少保護工作者在執行親屬安置決策時的評估歷程。因此,本研究以「決策生態架構」為基礎,探索親屬安置決策之關鍵因素,針對國內18縣市之71位兒少保護社工或督導進行深度訪談和焦點團體。

研究發現:

    (1)親屬安置照顧者範疇未有明確規範,影響安置費用補助資格和非血緣擬親屬認定。

    (2)個案因素:兒少和家庭特質非重要決策因素,主要評估親屬與兒少的關係和照顧意願。部分社工考量家內性侵案件類型並不適用親屬安置。

    (3)決策者因素:社工仍存有質疑親屬照顧者合適性的價值衝突,亦比較不同安置資源或參考累積的服務經驗後,會偏好寄養家庭和機構安置。

    (4)組織因素:內部管理要求親屬安置優先,但因著地方化制度和資源影響安置決策。

    (5)外部因素:政策規範的安置順序會促進工作者盤點親屬資源,但社會究責文化和跨縣市分工複雜度,影響親屬安置成案考量。

研究建議國內親屬安置制度應有明確一致性規範,且應考量地方脈絡與服務資源。

下載附件 下載附件
附件名稱
格式
檔案大小
1.28MB